【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并非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好的。韩国KBS电视台5日称,清明节在中国是祭扫祖先墓地的日子,但最近中国却出现了“代理扫墓”服务,这种服务可不单是清除墓地杂草和献花,甚至在完全不认识的人的祖先墓前焚香并行跪拜大礼。在河南郑州,有人明码标价,在坟前痛哭1分钟需支付300元人民币。但是这种“代理扫墓”在中国引发争议,因为祭扫的是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怎能雇用别人代劳?台湾《旺报》称,精明的中国商人推出代人扫墓服务争取清明商机,淘宝上有不少店铺推出全国代人扫墓服务。有人称赞这种服务为那些远离家乡无法回乡祭扫的人提供了新的选择,但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很荒唐。
“清明节之际,中国殡葬消费高成焦点”,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日以此为题称,和往年一样,殡葬消费高、“治丧难”、市场不够规范等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官方媒体都报道了中国一些地方墓地难求或者价格昂贵的情况。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以“墓地价高,中国民众担心‘死不起’”为题称,北京低档墓近4万元人民币,中档墓约7万元,高档墓达几十万元,使得北京消费者认为公墓消费过高。相比之下,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等地的公墓价格则在1万元以下,北京“一墓难求”因此催生异地买墓的趋势。
韩国《亚细亚经济》6日称,今年湖南株洲4平方米的墓地居然卖近30万元人民币,而上海华亭某公墓的最低价格也在人民币6.5万元,这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中国前100座城市的新房价格大约为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死人墓地贵过活人住房。为解决丧葬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国民政部制定了2020年生态安葬率40%以上的计划。但是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