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开通不到半年的郑登快速路在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后,塌陷出长16米、宽5米、深1.1米的“天坑”,整个郑登快速路南半幅被迫中断。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郑州晚报记者 冉小平 文/图
事发现场 快速路南北两侧都有塌陷
5月2日上午9时许,在郑登快速路黄岗寺南,正对金水河上游处的华中水果批发市场门口偏东约5米处的郑密路南半幅,快车道已经完全下陷,只留下不到1米的路面。塌坑南北长16米,东西宽5米,深有1.1米。在塌坑南边紧挨马路处有一宽约1米的深沟,里面大量污水顺地势向东流去。
七八名民工正拿装了黄土的编织袋在塌坑南边紧邻水沟处垒起一道隔水墙,防止污水再次流进塌陷路下。马路对面北半幅马路北边的绿化带内也塌陷了一个10多平方米、深约1.5米的塌坑,塌坑中间有一带盖雨水井,坑底有大量的雨水。从绿化带塌坑的南边一个雨水箅子内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半幅马路下也已架空。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方领导说:“北半幅也随时有塌陷的可能,下面也被水掏空了!”
塌坑原因 污水管道导致路下土质大量流失
在市场批发水果的侯先生说,事发大约在凌晨5点20分开始的,当时他刚开车来市场,只见门口路面先下陷了1米多深的坑,上午8点左右,塌坑北侧道路再次塌陷,当时一辆殡仪车经过,司机在冲出塌陷带后,撞上了东边20米处马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现场留下大量油污和车灯玻璃。
5月2日上午9时左右,交警在南三环与郑密路交叉口处摆放了大量反光锥,南半幅路面禁行,并留两名交警在那里指挥交通,禁止大型车辆从北半幅路面通过。据郑登公路项目部经理介绍,这条公路属于市政道路,新修后于去年11月再次开通。
昨日上午9时30分,该段路面施工方人员检查后确定,这次道路的大面积塌陷不是因为修路质量原因造成的,初步判断可能是路面下方有人违规修建污水管道,损坏了路基。上午11时许,道路已经从南三环与郑密路口完全封闭由北向南的道路,施工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修。
目前,塌陷路段已安装围挡,交警部门对郑登快速(南三环-南四环)之间的道路进行封闭施工,车辆通行将受到影响。过往车辆需绕行南三环、南四环、嵩山路、大学路或周边的其他道路。
事实+
“天灾+人祸”致道路塌陷频发
2008年11月15日,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塌陷致21人死亡;2012年7月5日,长沙湘江大道南湖路口路段塌陷造成1人死亡;2012年8月,哈尔滨城区8天内发生7起路面塌陷事故,造成2死2伤;2013年3月至6月间,深圳发生9次路面塌陷,已致6人死亡……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西安、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全国各大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频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外界普遍认为,道路塌陷频发,既有天灾,亦因人祸,这与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有很大关系。专家介绍,在我国发生的道路塌陷,大多数与地下管线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供水、排水、热力、天然气管道有关。“一些地下管线年久失修,在地下经长久腐蚀后易形成破裂渗漏等现象,这样容易对管线周围土基造成冲刷,带走周边泥沙。”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此前透露,全国在建地铁的28个城市中,有19个发生过道路塌陷。
遗憾的是,许多地方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会采取匆匆处理现场、尽快息事宁人的做法,却很少能彻底调查事故发生的根源。
1987至1988年间,东京、名古屋等城市也曾有过地陷发生,以东京为例,每年大规模地陷次数可达20-25次之多,但近20年来,东京每年仅有一两起大规模地陷。这是因为从1990年起,日本在全球率先使用雷达探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下空洞调查,对一些大的、危险的空洞进行工程填补。(腾讯新闻综合央广网、南国早报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