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代无产阶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习仲勋传》一书,书中提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习仲勋同志曾在全国先进教师大会上提出:"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老师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这无疑是教育界值得研究的课题。今年,是李燕杰同志从事教育工作60周年,又是他走向社会演讲37周年,同时,也是《教育艺术》杂志创刊25周年,此时此际,有许多朋友向我们提出:习仲勋同志当年所提的不是一个小问题,更不是一个属于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教育改革及铸魂育才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健康开展,如何求得最佳时效性的大问题。为此有些同志已开始写文章进行探讨,也有些同志准备召开专题研讨会,还有些同志正在努力向国家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力争在李燕杰教授有生之年,探讨和回答习仲勋同志生前所提到的这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
李燕杰同志生于教师之家,早年立志做一名教师。在部队工作时,1951年已开始兼任政治教员,文化教员,并在部队学校任教;后来重新上了师范院校,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十年浩劫之后,他不仅在校内多院系讲课,而且走向社会讲坛为公众演讲;以后又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国外讲学,为广大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演讲,这一讲就是37年。他的讲课,讲演,讲学,讲话都广受欢迎。
习仲勋同志提出的要总结推广他的经验,今天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刻。李燕杰教授已积累了上千万字的书面文稿,在国内外还拥有大批学生。现在研究他为什么受欢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今天,我们先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他在教学与演讲中做到了;取之于校内用之于校外,取之于校外用之于校内。取之于国内用之于国外,取之于国外用之于国内,取之于古代用之于今天,又用今天的观点分析古代的经典,这无疑是一种艺术。人们关注教改,教改关键是人改;人们重视课改,课改关键是脑改,人不改教难改。李燕杰教授在“改”的过程中,又体现了以下特点。“文中有戏,戏中有文;是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同时,他特别注意体现:“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妙;戏岂戏乎,戏合事理越戏越真。”他认为,一次授课,一次演讲,如能做到有情有理,同时又能做到既妙且真,那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听众都能从中受益。
李燕杰一生特别喜欢一字和九字,“一”是指“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九”是指不惧怕“人生九级浪”,这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刚出版的他的两本新书,既是书名,又体现了他的思辨与追求。
研究他的教育艺术思想,请注意九条人生经验:1.专业思想坚而实。他12岁时在《晨报》儿童节征文专栏发表了《我的毕生职业是教师》一文,他一生未改初衷。2.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视野宽阔。他以文科为主兼攻其它各科。而且一究到底非要找到教育艺术的根源不可。3.社会阅历丰富深刻。他长期与社会各阶层保持密切联系,注重调研,接触面十分宽广,三教九流都能团结,可谓通天线,接地气,畅人脉。4.他能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他每天都在思考之中,不仅每天提笔撰写《智慧书苑教学笔记》,《答弟子问》,《哲理思辨》等专著,论文,而且时时将所历所思所想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没有哲里的储备,绝不上台。5.了解受众全而准。他为了有针对性地讲好课,一直坚持详细了解受众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水平,工作性质,年龄性别,具体要求,等等。心中无数,绝不上台。6.备课提纲周而严。明确主题后,进行统筹安排,每个论点论据都能做到周密严谨,有理有据。7.讲课过程鲜活生动。有高度,深度,广度,厚度,深入浅出,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人施教。8.讲课语言准确诙谐。没有语病,没有逻辑上的问题。9.在具体表述方法上秒而绝。上下左右兼顾,古今中外皆通,每次"讲"都做到有气,有情,有韵,有势。这些都应成为教育艺术的科研课题。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研究,希望听到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