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先后开展了对23个派驻各地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9个部属企事业单位的巡视,发现廉政、纪律、作风、用人等方面问题377个,其中向驻部纪检组移交问题线索33条。
财政部的巡视对象涵盖机关26个司局、35个派驻各地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18个部属企事业单位,共79个单位,主要对象是派出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权力相对集中、监督相对薄弱。因此,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十八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贯彻中央有关新精神新要求。
完善领导体制
财政部巡视工作原来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是纪检组长,这种体制很容易使大家理解为巡视仅仅是纪检组的事情。现在部党组真正把巡视工作当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建立了以部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以及分管人事工作的部领导为副组长的四人领导小组。部党组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巡视综合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部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与分管被巡视单位的部领导一起以“4+1”的形式,听取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提出反馈和解决问题的意见;纪检组长在巡前、巡中和巡后及时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巡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巡视组以具体指导。这样的领导体制不仅使巡视工作的底气更足、层次更高,而且使部党组对巡视工作越来越了解、越来越重视。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在部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内部控制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要工作时,多次指出巡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巡视工作。其他部领导也建议多巡视自己分管的单位,要求巡视办通报情况或提供素材,促进分管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加强队伍建设
2011年,财政部党组专门从内部调剂5个编制,设立了专门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巡视办力量不断得到加强,现在已有10个编制,具体负责巡视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并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巡视组的工作。原来的巡视对象主要是专员办,巡视组长是由与专员办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驻部监察局、人事教育司和监督检查局三个司局的领导担任,巡视组工作人员也从三个司局抽调,不仅难以保证时间、精力和质量,而且因为工作关系固定,监督起来不超脱。因此,2012年财政部建立了巡视组长和工作人员人选库,部机关每个司局选派一名优秀司局级领导和一名处级以下干部分别进入组长人选库和工作人员人选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处以下干部全部纳入工作人员人选库。人选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巡视工作表现和岗位变动情况调整一次。目前,巡视组长人选库从2012年的15人已经扩充到34人,工作人员人选库已达59人。许多当过巡视组长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地说,原先是干业务工作,现在是搞党内监督,通过监督别人反观自己,对自己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实行人选库制度以来,已有11位司局级干部被提拔重用。
坚持剑指问题
十八大以来,财政部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始终强调剑指问题、突出主线。无论职务高低,有问题绝不放过;不管问题大小,有反映就要调查。巡视报告直奔主题,针对问题直截了当,能用数字用数字,能用事例用事例,保持原汁原味,注重生动形象。巡视反馈不遮不掩,不留情面,收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比如,2013年巡视某专员办时,在了解掌握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作风、选人用人的问题的同时,也不放过对另外1名处长问题举报的初步了解,推动了驻部纪检组对此人的调查处理。再比如,2014年巡视某专员办期间,深入了解核实了该办专员频繁违规乘坐飞机头等舱、违规报销机票的问题。随后,举一反三,及时在专员办系统就领导干部违规乘坐交通工具问题开展了自查自纠、集中清理活动,14个专员办主要领导退缴了违规乘坐头等舱的差价,切实做到了抓早抓小、严格执纪。
丰富方式方法
财政部一直注重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巡视工作效率。比如,注重整合监督资源。采取巡视与内部审计、离任审计、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同步开展的做法,实现专业检查与巡视监督的统筹协调、成果共享,收到了“1+1>2”的效果,避免了重复监督、监督成果孤岛效应和被监督单位应接不暇的问题。去年巡视某单位时与专项审计结合进行,根据群众举报,专项审计人员通过内查外调基本查清了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和截留收入400多万元等违规问题,已移交驻部纪检组处理。再如,改进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根据被巡视单位实际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和测评表内容,投放时限放宽为3个工作日,强调有文字材料可一并投入信息收集箱,为干部职工反映问题提供便利,问题线索明显增加。在巡视某单位时通过信息收集箱就收到举报件16件。今年财政部还尝试开展了一次专项巡视,面对大量的信息,巡视组抓住主线,起早贪黑、趁热打铁,成功地发现了部属某企业金额达210万元的两个“小金库”,并获取记录其收支的账外账,引起部领导高度重视,已责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财巡办)(中国纪检监察报) |